输电智能运检监控中心的大屏幕上,无人机巡检的高清画面实时传回,智能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不断更新,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就能掌握线路运行状态。在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超高压公司,科技正悄然改变着电力运维的方式,而王进、冯新岩等工匠的坚守,则让这场转型更有温度。
曾经,王进需要爬上百米铁塔才能检查线路状况,如今无人机可以提前排查隐患,甚至能搭载工具完成简单作业;过去,冯新岩要在变电站的轰鸣声中"听声辨障",现在智能监测系统能实时捕捉设备异常信号,自动发出预警。科技的应用,让电网巡检效率大幅提升,也让一线工人的工作风险显著降低。但这并不意味着工匠精神的退场——无人机的航线规划需要对线路状况的精准判断,智能系统的数据分析依赖丰富的实践经验,科技工具恰恰让工匠的技艺有了更广阔的施展空间。
面对新能源大规模接入、特高压设备维护等新挑战,公司将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深度融合。王进团队研发的智能作业工具与无人机协同,让带电作业的精准度更高;冯新岩总结的检测技术被编入智能诊断系统,让设备隐患识别更高效。这种融合,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,而是经验与数据的碰撞、传统与创新的互补。
在智能运检监控中心,技术骨干们介绍,科技虽然强大,但永远离不开人的判断。有一次,智能系统发出设备异常预警,工作人员结合冯新岩总结的"声纹特征",最终确认是干扰信号,避免了一次不必要的停电检修。这正是科技与匠心相融的生动写照——科技提供工具,匠心把控方向,二者缺一不可。
从人工巡检到智能运维,电力行业的转型之路清晰可见。在这条路上,工匠精神始终是不变的底色,科技则是腾飞的翅膀。二者相伴相生,共同守护着电网的安全与稳定,也推动着电力事业不断迈向新高度。